新闻资讯

网店装修 舒富建:七门堰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
发布日期:2024-07-03 15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初闻七门堰网店装修,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中学《地理》书上读到的,在叙述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的章节中,除有首屈一指的都江堰,还有就是七门堰。 

七门堰,是汉高祖七年(公元前200年),刘邦伯兄之子羹颉侯刘信主持修建的。2023年11月4日,对于安徽水利史、对于七门堰,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网店装修,是日,我国4个古代水利工程入选2023年(第十批)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,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赫然在列。 

长江水系巢湖重要支流的杭埠河,古称龙舒水、巴洋河等,七门堰引水灌溉工程就依偎于其中段的舒城县境内。随着遗产名录公布,七门堰仿佛一夜之间从遥远的古代流到世人面前。人们在啧啧称奇的同时,也多了游玩览胜的步履。说来惭愧,虽为家乡人,可我一直只知其名未睹其域,只知其一不知其二。看来,必须来趟膜拜、补课之游了。 

作为遗址核心,七门堰位于距舒城县城20公里的干汊河镇七门堰村七门岭下。车过346国道,顺着长约1公里双向沥青旅游道行走,左边山岭相连,右为田地河床,道口前方麦苗青青。行至拐弯处,视野随之开阔:右边沿路一湾不宽不窄的春水,两旁仿古水泥栏杆护卫,连着指向百米外的一处粉墙黛瓦建筑;左前方山坡,立着刘信雕像。拾级而上,睹像思人。据史料记载网店装修,刘信视“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,势若建瓴”,乃于“七门岭下,阻河筑堰,曰七门堰。开渠建闸引河流东北,载之平陆,条分支贯,灌田二千余顷”。后又于七门岭下修筑乌羊堰和槽牍堰,谓之七门三堰。东汉末年扬州刺史刘馥、明宣德年间县令刘显又率人修治,制定管理制度,下游百姓世受其利。为纪念刘信、刘馥、刘显,于堰口修建“三刘祠”,刻石树碑,记三人功德。 

“我来舒城道三堰,行看利入东南遍。渔樵处处乐太平,稻粱岁岁收余羡。江淮旱涝相缀联,舒城独自为丰年。”这是宋代诗人彭汝砺在《七门堰》诗中描绘的舒城旱涝保收、丰收连年之景像,在跳跃的诗行中,人们很容易就捕捉到七门堰的巨大作用、历史影响。 

拜谒过刘信雕像,下坡前行,很快就见水渠中立着两扇闸门,粉墙黛瓦闸室卧于其上,中间闸墩上书朱漆“七门堰”三字。原来,这就是七门堰古堰口。上口,静水深流,倒影如墨,招聘美工然当通过闸桥,立于下口,一种恍如隔世的景观兀的扑面而来…… 

“沙湾之地,厥宜泄水。”据史书记载和专家考证,除了保证灌溉,七门堰还是一条设计科学、布局合理的自流灌溉系统。针对舒城县位于江淮之间,山区易发山洪、岗丘易旱、平畈易涝的特点,七门堰古代调蓄灌溉系统选择在河流由山谷进入平原的“谷口”地段修建,七门三堰取水口均设在河流凹岸,运用弯道环流理论,水沙分流;合理规划布置陂、塘、垱、渠、沟,以最大程度发挥灌溉作用;充分利用湿地形态,“串荡成渠,连塘为蓄”,形成强大调蓄机制。而且还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七门堰灌溉方法:“上五荡用忙水,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七月底接堰水灌田。下十荡用闲水,每年八月初一至次年三月底,引堰水灌塘、陂、沟,蓄水灌田。”此自明宣德年间制定一直沿用至民国,实行忙闲轮灌、平衡用水,实属创举。由此可见,七门堰充满古人改造自然之智慧,堪称我国古代科学灌溉的典范。 

回眸治水,一眼千年。历史上,多个朝代重修七门堰,新中国成立后,七门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。1984年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1998年5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生机勃发的七门堰,揭开重重历史帷幔,挺进当下高光时刻:古堰口旁的观景台中央,一块长而宽的大理石碑上,一边镶嵌两页复制证书,一边镌刻“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七门堰”红色中英文,在两边汉白玉护栏加持下,显得厚重而有年代感;碑旁的上善亭,与对岸丰乐河畔的马鞍山(因形似马鞍得名)遥相对望。马鞍山巍然屹立,一路见证、储满七门堰的故事,而亭上“三堰出岫氤润社稷苍生,五谷丰登扮靓沃野乡村”的对联,使人阅罢不禁思绪万千。 

跨境美工

透过上善亭,依稀可见,在距七门堰约2公里的上游,一座长桥横跨杭埠河,这是近年竣工的舒城七门堰枢纽加固工程廊桥,既是一项民生工程,也是一处游览打卡的新景点。 

今天网店装修,舒城县对七门堰遗产不仅加大了保护,也从历史之经纬、时代之观瞻,高屋建瓴,推广传承,写在大地,可圈可点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